钱江晚报官方帐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通讯员 程振伟 徐君仪
“陈泽哥哥,下学期你们还来吗?您说的机械臂升级课程,我好期待哦。”
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卢烨磊拿着大学生陈泽的手,一脸的不舍。
这是勇进实验学校四年级本学期每周一下午社团拓展课最后一课上的场景。这门课很独特,全部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四保研生授课,课堂上主要是摆弄无人机、机械臂、智能小车等电子设备。“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是这门课的最大特色。”勇进实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陶道利老师告诉记者。
大学开课,中小学受益
事实上,这门叫作《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的课程,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正在修的一门课。它是杭电“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种子课,没想到这门课因为其“社会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70%”的要求,还能开到中学生课堂里。
“我把这门课叫作‘课中课’。杭电通信学院的学生,修这门课时,占30%的,是我给他们引导先掌握无人机、机械臂、智能小车等电子产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指导他们设计相关课程,剩下的70%,就是我们的学生,去中小学给中小学生上,让他们边上课边学习提升,当然他们给中小学生上课主要形式是带他们玩电子实物。” 《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课的设计老师、杭电通信学院的翟彦蓉老师介绍到。
从上学期开始,杭电修这门课的学生们,就在勇进实验学校“给小学生上课,自己拿学分”。这门课直接覆盖了杭电作为电子信息特色大学涉及到的诸多“高大上实物”。包括航模理论与实践、智能车、机械臂、电子科普等。
“无人机、智能车、机械臂,小学生都很感兴趣,有的还挺熟悉,但是其前置知识他们未必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授课时,分成两部分,包括实务课程和先导课程。比如交通工具是智能车的先导课程,让小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出发来认识智能车。比如机械臂的先导课程是仿生学,我们从仿生学出发带学生了解机械臂。这样的课程设计,小学生不觉得难,而且有意思。”前往勇进实验学校授课的杭电大四学生陈泽说。
助力“双减”,易懂而有趣
没想到,杭电这门极具电子信息特色的“社会实践课”,正好与中小学时下力推的“双减”不谋而合。“我们学校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都有托管课。我们正在考虑将杭电的《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课,充实到托管课中来。现在‘双减’推行下来,孩子们的空余时间多起来了,学校也亟需高质量的素质课程,杭电通信学院开的的这门电子科普课,让大学生边学边做,大学生来带小学生上电子实务课,这样的‘课中课’模式,很适合我们。大学可以为中小学的‘双减’丰富素质课程体系。”勇进实验学校的陶道利老师说。
“机械臂的课程,让我尤为印象深刻。杭电的大哥哥,首先给我们展示了机械臂的一些简单运作。包括机械臂可以实现的一些动作串,或者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比如追踪或者是识别手势,还有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等比较简单的功能。然后垃圾分类的话,因为机械臂上面还有安装一个摄像头,它可以识别不同颜色的垃圾。”勇进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范子龙说,大学里的这门实践通识课,进入“双减”托管课堂,可以让更多同学受益。
而这学期,令勇进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很“自豪”的是,给他们上课的杭电大哥哥们,全部是通信工程学院的已确定保研学生,共有10位。“有的是保研电子科技大学,有的是保研浙江大学,他们学习习惯好、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带我们摆弄电子实物时,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严谨,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激励。”小学生们说。
据了解,将一门社会实践课程,采用“课中课”形式开到小学,也是杭电通信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三为”实践活动的载体。“保研学生,也是毕业班学生,他们已经提前确定上相关学校研究生,空余时间相对更多,我们让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服务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结合通信专业知识
服务社会,为‘双减’出力,同时还能拿到学分。这样的创新实践,得到了同学们的真心热爱和大力支持。”杭电通信学院学工办主任刘宇老师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