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假设现在有一个游戏,是给一笔资金和一个国家,让你去用这笔资金建设这个国家,那么你该如何用这笔资金建设这个国家?有的人回答教育,因为没有人才怎么帮助国家搞建设?有的人回答医疗,国民长寿了才会有幸福感,社会将更加稳定。
不过在品史君看来,工业发展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人类的基本诉求就是衣食住行,衣要依赖纺织工业,住需要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工业。行是汽车工业、铁路工业等。食品虽然主要依靠农业,但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如农业生产机械、食品加工机械等。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建设被提上日程,但各个国家想要完全取代工人,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工人阶层的生活水平确实异常艰辛,而身处同样职业的德国工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他们鸣不平,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请尊重技术,善待中国未来”。
工业现状
就目前形势去看,中国依然是一个“制造大国”。每次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眼,内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究其根本,获利的只是一些少数人,背后正是无数工人在冰冷的厂房中不断流汗完成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水线的生活渐渐消磨了他们的斗志,但这又怎样?
所有人的初衷或许只有一点,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他们必须这样做。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种正常的获利手段,毕竟别人不偷不抢。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工作随便是个人都可以做,随之而来的是不受众人待见。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人的市场发生了转变。
作为人口大国,很多时候被贴上的标签都是“廉价劳动力”,和什么“技术人才”并没有关系。各行各业的发展,他们陆续被淘汰,造成了工人数量的众多。如果你想要来我这里上班,那就是低薪;如果您不愿意,对不起,市场上的工人多的是,你可以去别的工厂另谋高就。
无人问津
不管怎么说,情况就是这样不容乐观。短期内我们看不出什么,但长时间去看这必然不是一个好的苗头。许多家长见状,只会让孩子选择其他专业,毕竟它没有未来。国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将中职比例进行了调整,即原来的“4:6”调成了“5:5”,想必诸位都听到过这个消息。
随即而来的是职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工业强国”、“大国工匠”等都被提上日程。向这样的方式转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选择,光明坦途谁不愿意看到?如果想要扭转这样的局势,工人的作用必然不可忽略,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就需要对他们献上足够的尊重。
很多人认为,现在AI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得如此迅速,这个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但一线的执行难道不需要人工来完成吗?当技工人员的社会地位受到重视的时候,当技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的时候,当技工人员的收入得到提升的时候,工业强国必然是“指日可待”。
品史君说
品史君前十年的职业是一名教师,我经常对孩子们讲自己初中同学做蓝领的事。但不管讲得再多,却不敢涉及他之前玩命钻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何等的辛苦?他又是什么样的心理?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这样的趋势或许是意料之中,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从未改变过,如果你能读书又怎么会选择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