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三五”以来,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总量持续增长。通过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使用先进适用农机、加快淘汰老旧农机的积极性,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改善,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41.1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5.8%。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2286台,比2016年增长18.6%;占农用拖拉机总量的比重由2016年36.3%提高到45.6%,提高9.3个百分点。谷物(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2869台,比2016年增长42.2%。机动脱粒机8024台,比2016年增长7.5%。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十三五”以来,通过开展优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市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2020年全市农机五项作业面积(即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电灌溉面积、机械植保面积、机收面积之和)比2016年增长17.6%。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两大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9%、87.0%,比2016年提高1.9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突破,花生、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5.8%、72.7%,比2018年提高8.4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0%,比2016年提高8.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2020年末,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161个,比2018年增加25个、增长18.4%;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36个,占84.5%。农机户发展到5030个,78.6%的农机户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可见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乡村农机从业人员38348人,其中持有拖拉机驾驶证人员16116人、持有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人员1262人、同时持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人员732人,分别占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总量的42.0%、3.3%和1.9%,所占比重分别比2018年提升6.8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即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农机跨区作业面积、农业生产托管作业面积之和)151.4万亩,比2018年增加13.3万亩,增长9.6%;当年实现农机作业服务收入4.7亿元。跨区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不断扩大,农机作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支撑了其他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